此条目介绍的是环境友好型建筑。关于通过增加绿化面积以达到调节城市气候的基建系统概念Green Infrastructure,请见“绿色基础设施”。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堪萨斯城科技中心。该建筑具有如下绿色贡献: LEED 2.0 金牌认证绿色能源自然景观
可持续能源
概述
可持续能源
碳中性燃料
化石燃料淘汰
节约能源
热电联产
能源效率
热泵
绿色建筑
微型发电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英语:Passive solar building design)
可再生能源
厌氧消化
生物燃料
生物质
地热
水力发电
太阳能
潮汐
波浪能
风力
可持续交通系统
电动车
混合动力车
氢能载具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可持续发展主题
可再生能源主题
环境主题
查论编
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设计的亚热带全生态减碳屋,利用太阳能作为唯一能量,兼具人与自然共存观点
绿色建筑或绿建筑(英语:green building),是指本身及其使用过程在生命周期中,如选址、设计、建设、营运、维护、翻新、拆除等各阶段皆达成环境友善与资源有效运用的一种建筑[1]。换言之,绿色建筑在设计上试图从人造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这需要设计团队、建筑师、工程师以及客户在专案的各阶段中紧密合作。而绿色建筑的实作扩充并补足古典建筑设计对于经济效益、实用性、耐用度以及舒适度方面的不足。
相近观念为自然建筑,是指正常用于较小的比例,并偏向集中于使用当地所可取用的材料。其他常见的用词包括了永续设计及绿色建筑物[2]。
现代的绿色建筑已经不止单纯的建筑,也包括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方式等,绿色建筑与电梯也存在关联。
绿建筑指标[编辑]
绿建筑在过去指“消耗最少地球资源,制造最少废弃物”的建筑物,而现在扩大为“生态、节能、减废、健康”的建筑物。从定义中可以清楚发现绿建筑的四大目标,而目前为以下九大指标:
生态
生物多样性指标:增加生物栖地,使物种多样化。
绿化量指标:将建筑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转换成植物吸收量,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基地保水指标:使土地涵养水源,减少都市洪荒。
节能
日常节能指标:节省日常使用能源。
减废
二氧化碳减量指标:使用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建材。
废弃物减量指标:运用自动化及规格化,避免浪费。
健康舒适
室内健康指标:避免有音、光、热、空气、电磁等影响室内健康的因子。
水资源指标:节省水源。
污水与垃圾减量指标:减少日常污水与垃圾使用量。
绿建筑指标清单[编辑]
生物多样化
社区绿网系统
表土保存技术
生态水池
生态水域
生态边坡与生态围篱设计
多孔隙环境
绿化
生态绿化
墙面绿化
墙面绿化浇灌
基地绿化
人工地盘绿化技术
绿化防排水技术
绿化防风技术
基地保水
透水铺面
景观贮留渗透水池
贮留渗透空地
渗透井与渗透管
人工地盘贮留
二氧化碳减量
简朴的建筑造型与室内装修
合理的结构系统
结构轻量化与木构造
废弃物减量
再生建材利用
土方平衡
营建自动化
干式隔间
整体卫浴
营建空气污染防制
水资源
省水器材
中水利用计画
雨水再利用
植栽浇灌节水(水扑满)
污水与垃圾改善
雨污水分流
垃圾集中场改善
生态湿地污水处理
厨馀堆肥
室内健康与环境
室内污染控制
室内空气净化设备
生态涂料与生态接著剂
生态建材
预防壁体结露或白华
地面与地下室防潮
调湿材料
噪音防制
振动音防制
日常节能
相关技术
建筑配置节能
适当的开口率
外遮阳
开口部玻璃
开口部隔热与气密性
外壳构造及材料
屋顶构造与材料
帷幕墙
太阳能之运用
太阳能热水系统
太阳能电池
日常节能
风向与气流之运用
善用地形风
季风通风配置
善用中庭风
善用植栽控制气流
开窗通风性能
大楼风的防治
风力通风的设计
浮力通风设计
通风塔在建筑上的运用
空调与冷却系统之运用
空调分区
风扇空调并用系统
大空间分层空调
空调回风排热
吸收式冷冻机及热源台数控制
储冷槽系统
VAV空调系统
VRV空调系统
VWV空调系统
全热交换系统
二氧化碳浓度外气控制系统
外气冷房系统
能源与光源之管理运用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照明光源
照明方式
间接光与均齐度照明
照明开关控制
开窗面导光
屋顶导光
善用户外式帘幕
设计原则[编辑]
利丽思商学综合大楼的正面墙使用建筑整合太阳能工法
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冬暖夏凉:使用很少的空调能源就可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不能为了达成节能目标而故意不装置空调,要求使用者忍受闷热寒冷等不舒适的环境。
发展[编辑]
19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莱里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
1969年,美国建筑师英·玛哈著《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标志著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19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德国、英国、法国及加拿大等已开发国家广泛应用。
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90年,世界第一个绿色建筑标准于英国发布。
1992年,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方向。
1993年,美国创建绿色建筑协会。
1996年,香港推出绿色建筑标准。
1999年,台湾推出绿色建筑标准。
2000年,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标准。
2005年,新加坡倡议《BCA绿色建筑标志》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施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各个国家或地区认证制度[编辑]
中华民国内政部绿建筑标章2005年版
国家或地区
认证制度
美国
LEED、Living Building Challen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Green Glob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uild it Green
英国
BREEAM
中华民国
EEWH
澳大利亚
Nabe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Green Sta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巴西
AQU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LEED Brasi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加拿大
LEED Canad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Green Glob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
GBAS、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芬兰
Promis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法国
HQ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德国
DGNB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
绿建环评 BEAM Plu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印度
GRIH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ERI、LEED India
义大利
Protocollo Itac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荷兰
BREEAM Netherland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新西兰
Green Star NZ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葡萄牙
Lider 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新加坡
绿标 Green Mar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南非
Green Star SA
西班牙
VERDE
马来西亚
Green Building Index(GB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相关条目[编辑]
可再生能源主题
能源主题
可持续发展主题
全球暖化
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
绿化屋顶
零碳建筑
自然建筑
参考[编辑]
^ 阮景,许先锋,孙永庆准备. 房屋建筑学.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6.02: 187. ISBN 978-7-5682-1193-2.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 常宏达,杨金铎主编. 高等院校土木与建筑专业系列教材 房屋建筑构造 第3版.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16.05: 23. ISBN 978-7-5160-1314-4.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外部链接[编辑]
台湾绿建筑发展协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湾绿色建筑之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湾绿建筑专业顾问—百邑绿建筑科技顾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绿色建筑科技网
中国绿色建筑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查论编环境科技一般
适用技术
清洁技术(英语:Clean technology)
气候智能型农业(英语:Climate smart agriculture)
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创新(英语:Eco-innovation)
生态技术(英语:Ecotechnology)
电动载具
能源回收(英语:Energy recycling)
环境设计
环境影响设计(英语:Environmental impact design)
绿色建筑
绿色汽车
健康社区设计(英语:Healthy community design)
公益设计(英语:Public interest design)
永续性
永续性科学(英语:Sustainability science)
永续性 (永续农业* 永续建筑(英语: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永续设计
永续发展
永续产业(英语:Sustainable industries)
永续采购(英语:Sustainable procurement)
永续更新(英语:Sustainable refurbishment)
永续交通系统)
污染
空气污染 (排放标准(英语:Emission standard)
大气扩散模式)
工业生态学
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列表(英语:List of solid waste treatment technologies)
废弃物管理
水 (农业污水处理
工业废水处理
污水处理
废水处理技术列表
水净化)
永续能源
能源有效利用(英语:Efficient energy use)
电气化
能源开发
能量回收(英语:Energy recovery)
燃料 (替代燃料
生物燃料
碳中性燃料
氢技术)
全球电网储能站列表(英语:List of energy storage projects)
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商业化
能源转型
可持续照明(英语:Sustainable lighting)
可持续交通系统 (电动载具
混合动力车辆)
节能
建筑 (绿色建筑
建筑隔热
自然建筑
可持续建筑(英语: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新都市主义
当代古典主义建筑)
保育生物学
*生态林业(英语:Ecoforestry)
能源效率
节约能源
能量回收(英语:Energy recovery)
能量再利用(英语:Energy recycling)
环保运动
环境整治
绿色建筑使用的玻璃(英语:Glass in green buildings)
绿色计算
热交换通风(英语:Heat recovery ventilation)
高性能建筑(英语:High-performance buildings)
土地复育(英语:Land rehabilitation)
大自然保育(英语:Nature conservation)
朴门
资源回收
排水热回收(英语:Water heat recycling)
查论编城市与区域规划基本概念
城市
区域
区位
市区
市域
市中心
中央商务区(CBD)
郊区
远郊
建成区
城市集聚区
人口集中地区(日)
城市规划区(陆)
城市边缘区
城乡结合部
都市圈
大都市带(城市群)
城镇体系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多核心模式
主要分支城市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英语:Land-use planning)
土地使用分区
单一功能开发
混合用途开发
控制性详细规划(陆)
城市设计
场地规划
智慧城市
收缩城市
城市更新
环境规划
环境设计
园林设计
景观设计
都市开放空间
城市绿地
绿色建筑
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承载力
生态城市
可持续发展
低影响开发
海绵城市
韧性城市
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导向型开发
上盖开发
生活化道路
交通宁静化
共享空间
完整街道
区域规划(英语:Regional planning)
中心地理论
增长极理论
核心-边缘理论
点轴理论
城镇等级
城镇体系
各地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陆)
国土形成计画(日)
国土三法(台)
社区总体营造
造町(日语:まちづくり)
规划理念
田园城市理论
线形城市
城市美化运动
300万人口的现代城市
邻里单位
光辉城市
《雅典宪章》
新城运动(英语:New towns movement)
广亩城市
有机疏散理论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马丘比丘宪章》
紧凑城市
15分钟城市
新都市主义
新徒步主义
各类城市
全球城市
超大城市
门户城市
组合城市
组团式城市群
边缘城市
卫星城市
新市镇
公司市镇
放射型城市
睡城
双城
收缩城市
大学城
城市问题(日语:都市問題)
城市蔓延
贫民窟
绅士化
都市衰退
屏风楼
烂尾建筑
鬼城
隔都
农村人口外流
交通堵塞
环境污染
内涝
热岛效应
汽车依赖
量化指标
容积率
建筑密度
建筑间距
绿地率
城镇化水平
各国城市化比率
首位度
城市人口密度
GDP密度
人物理论家从业者
安德鲁·杜安尼
科拉伦斯·佩里
科林·布坎南
丹尼尔·伯纳姆
埃比尼泽·霍华德
埃德蒙·N·培根(英语:Edmund Bacon (architect))
纪·班佛尼斯特(英语:Guy Benveniste)
英·玛哈
凯文·林奇
勒·柯布西耶
彼得·卡尔索普
帕特里克·格迪斯
雷蒙德·昂温(英语:Raymond Unwin)
司徒静仪
批评家
简·雅各布斯
詹姆斯·霍华德·孔斯特勒(英语:James Howard Kunstler)
刘易斯·芒福德
兰德尔·奥图尔(英语:Randal O'Toole)
相关学科
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建筑学
土木工程
地产开发
土地开发(英语:Land development)
海洋空间规划(英语:Marine spatial planning)
市政工程学
都市社会学
都市生态学
都市人类学
人类群居学
城市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人口学
政治学
公共政策
社会科学
景观生态学
风水学
风景园林学
环境科学
城市史
概论
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列表
城市史
城市规划史(英语:History of urban planning)
城市规划师
规划实例
巴黎改造
大上海都市计划
台湾市区改正
天津城市规划
香港新市镇
粤港澳大湾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
查论编建筑学类型
民居
摩天大楼
非建筑结构物
塔/塔式建筑
施工
建筑工程
土木工程
建筑材料
建筑结构
屋宇装备工程
建筑光学
建筑技术结构类型
木结构(半木构造建筑、中国传统木构建筑(英语:Ancient Chinese wooden architecture))
砌体结构
砖木结构
钢结构
框架结构
结构力学
结构反力
结构支承
结构构件
结构节点
结构荷重
自由度
环境
城市规划
城市设计
园林设计
景观设计
建成环境
绿化
绿色建筑
智能建筑
永续设计
其他
建筑经济
建筑师
工人
建筑理论
职业安全
建筑美学
相关模板
Template:房屋
规范控制数据库 各地
德国
以色列
美国
捷克
学术
A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