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一号”已經收到了各種各樣的批評,主要是有關技術的及財務的可行性。
《连线》(Wired)雜誌把它作為在2012年的最大膽私人太空探索計劃的一部分,給它合理性得分是2/10。[15]
在2014年1月,德國前宇航員烏爾里希·瓦爾特為道德上的原因強烈批評了該項目。在和柏林《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的談話中,他估計活著到達火星的概率只有30%,而三個月以上的的存活概率低於20%。他說,“他們用電視節目來賺錢。他們不關心那些人在太空會發生什麼......如果我的稅錢被用於這樣的使命,我會組織抗議。”[16]
2015年2月,中國媒體新京報報導:「火星一號」計畫可能是個騙局。自從移民火星的計畫招募志願者以來,全球已經有8萬多人報名,中國便有1萬多人報名,總共繳交的報名費金額達十多萬美元,但有報名者反悔想退費卻不行。報導稱,有記者調查發現,推出「移民火星」計畫的公司「火星一號」是在2011年6月23日註冊的機構,雇員僅一人,註冊地址是阿默斯福特的一處民居,也是被諸多媒體稱為「首席執行官」的巴斯·蘭斯多普(Bas Lansdorp)的個人登記住址。當記者來到「火星一號」公司的辦公地點時,發現現場並沒有「火星一號」的相關標識,蘭斯多普和他的同事只是在一大片開放辦公區域中佔據了幾張桌子。[17]